世界各國有採用土地使用分區制度,有採用開發許可制度,亦有採用兩者混合型制度。本課程在實務上除了介紹各種制度的內涵及優缺點外,在理論方面將以新制度經濟理論和財產權理論為重點。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交互分析,瞭解土地使用管制各種制度的精神和意涵。

本課程前1/3,藉由跨域管理理論,讓同學在概念上對於跨域管理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接著在課程後2/3的實務單元中,從「公私協力」、「政治與行政關係」、以及「組織間協調」等三個方面來討論,以收理論與實務結合的果效。

本課程目的在於引介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途徑,瞭解研究設計、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其次,本課程全面性介紹調查方法,說明各種調查模式、抽樣理論、抽樣設計、抽樣方法、與問卷設計以及調查資料處理。

學生可以從理論上學習最重要最前研的公共管理和領導理論並培養對文獻閱讀的敏銳度。
在實務應用上,學生可以理解公共管理者的挑戰和限制,尋找可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並且評估自我的領導能力和技巧,學習在各層級的公共組織中成功管理之道。

本課程介紹如何使用統計基本方法來描述及分析社會科學常用的量化資料。

學生可以從理論上學習最重要最前言的公共管理和領導理論並培養對文獻閱讀的敏銳度。
在實務應用上,學生可以理解公共管理者的挑戰和限制,尋找可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並且評估自我的領導能力和技巧,學習在各層級的公共組織中成功管理之道。

本課程係從制度、制度變遷、制度選擇、共有財治理社會網絡的觀點去闡述分析都市發展過程中面對的課題與法令規章的制定以及法規的改變,並解釋分析治理的績效。

本課程旨在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探討共用財產資源自主治理的政策分析,其係以Elinor Ostrom等人所提出的制度誘因與永續發展論述為中心,進行基本原理與應用之說明與討論,冀為研究生選擇論文撰寫與主題開啟具有前瞻性、發展性的研究領域。

本課程希望讓研究生具備基本的統計分析能力,並能將課程內容與研究需求和工作結合,學生將學習運用Excel以及SPSS進行統計分析以及閱讀學術文獻中統計分析的能力。本課程修畢後,可進一步修習多變量統計分析、高等量化資料分析等課程。

本課程希望針對當代環境生態問題的政治、經濟、社會過程進行討論,期待透過對”環境事實”的解讀,釐清社會與科學概念可能帶來的偏見與問題,探究政府在國家環境永續中的理想角色,以及什麼樣的公共政策與制度,可以帶領我們接近理想的永續而健康的社會。

本課程將系統性地介紹跨域治理與組織協力的基本概念,學生期能藉由研讀資料與文獻、課堂討論、以及撰寫個人期末報告,培養獨立研究與評論的能力,對於跨域治理與組織協力的理論與運用期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可以從理論上學習最重要最前言的公共管理和領導理論並培養對文獻閱讀的敏銳度。
在實務應用上,學生可以理解公共管理者的挑戰和限制,尋找可能的解決問題的途徑。並且評估自我的領導能力和技巧,學習在各層級的公共組織中成功管理之道。

同學能瞭解質化研究方法論(methodology)。
同學能熟悉質化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methods)。
同學能具備獨立執行質化研究能力。
同學能具備評析他人質化研究優缺點的功力。

本課程的目的則是介紹以counterfactual架構為基礎所發展出來的一些量化研究的因果推論方法。修習本課程的同學應對基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以及迴歸分析等多變項的統計分析方法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這門課為拉丁美洲政治的研究所入門課程,以英文講授。本課程的目的在於透過對於最新政治科學文獻的討論,以增進學生對於拉丁美洲政府與政治的系統性理解,主題包括:民主化、政治制度、國家與政府關係、政治經濟學等。

「民族誌概論」是民族系入門的課程, 教師透過該門課,帶領初入民族學領域的大一新生培養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並訓練學生對「異」文化與「己」文化,有專業的觀察、理解、討論、分析與反思之能力。

本課程分成兩大部分介紹民族學與民族誌發展的歷史與現況,以及涉及的議題:第一部分介紹文化的概念,民族學中民族誌方法的發展史,以及該方法發展過程中所生產出不同類型的民族誌之介紹;第二部分介紹民族誌涉及的各項議題。

本課程擬以都市計畫內容與理論應用在實務分析,課程將透過「信義計畫區陸軍保養廠」基地為實作對象,期望藉由規劃設計理念融入計劃中,同時啟發學生推動實務規劃基礎,促進學生了解規劃程序及規劃技巧。

本課程係由廣義的「土地資源」,探討人類如何妥適並審慎運用當前的技術水準,予以保育和利用由地底至太空的物質與能力,及其所衍生的問題、適當的解決途徑,以達環境永續的發展目標。

台灣地區土地使用規劃系統採用二元管理制度。本課程授課重點有: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理論、非都市土地開發協商理論、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法令制度、土地使用規劃管制相關案例介紹,是一門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課程。 

欲使人們活動系統在都市中有效率的配置,須有良好的規劃與管制。都市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隨著都市的發展,規劃理論亦不斷創新。課程主要讓學生瞭解都市的出現、成長與衰頹,在全球化過程中,都市應扮演的功能、相對應的理論與規劃以及應有的處理策略和實施工具。

土地經濟學以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探討土地問題產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進而試圖研究其解決途徑及方向。故本課程教學內容,包括地利的本質(地租)、地利的評估(地價)、地利的歸屬(地權)、地利的規劃(地用)、地利的分配(地稅)等。

本課程希望透過選定的政策法案實例,引導學生對於具體案例的問題進行觀察、思考,一步步檢視政策成形背後的歷史脈絡;運用對公共政策過程探究的熱忱,積極參與討論,共同思考政策過程更趨民主化的可能性。

本課程目的在於介紹學生認識都市與地方治理的制度法規以及運作實務,運用相關學科理論與知識,反思實務運作與理論的差距,提高學生對於地方政府與都市治理議題的興趣,並進而擁有分析地方政府運作及管理地方政府事務的能力,並累積對於相關議題提出改革建議的動能。

本課程將分為兩大部分,學期前半將介紹公共管理的整體概念及其重要性,例如政府再造、新公共服務、治理、課責等重大議題;學期後半段,著重在資源管理理論以及管理工具的應用上。也將透過影片欣賞及團體討論等方式,讓同學們充分理解與體會政府管理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本課程為公共行政領域之基礎課程,課程目的在於介紹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對於公共行政學科的興趣,進而儲備分析公共行政及處理公共事務的相關能力。

本課程介紹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方法入門,使同學對質化和量化的有基本的認識,熟悉資料蒐集、分析與詮釋的方式,透過個人及小組的實際計畫操作,訓練學生發展研究計畫,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並培養修課同學研究方法的應用,能應用所學,在本學期末完成一份研究計畫書。

近年來,空間的關注重新回到社會研究的主流,而且,空間概念也從物理空間延伸至社會空間,同時,現代的研究工具也整合融入社會空間分析領域,擴展社會區位研究的能量和視野。

主要集中於描述統計與統計推論基礎知識——單變項描述統計包括變項測量、比較、圖形分析、集中趨勢測量、分散程度測量、以及標準常態分配等;統計推論部份則是涵蓋抽樣、抽樣分配、估計、假設檢定等。

本課程將從資料的種類開始介紹,並逐步帶領同學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包含母體參數、樣本統計量、機率論、機率分配、統計估計、假設檢定以及迴歸分析。

本課程從理論及實證兩方面檢視國家與市場間的互動,並將政治經濟學的經典文獻連結至實際的經濟發展與政策辯論。本課程強調市場運行是受到社會體系及政治制度所影響。透過討論各項主題,我們將學習市場體制是如何地在各種不同的政治環境下被建構起來。

1.以臺灣史為案例,了解人與環境及其他物種的互動關係,思考環境倫理的重要性。
2.從全球環境史的視野,反思臺灣環境的變遷過程並展望未來。

1.身體與疾病之介紹

2.現代醫療之介紹

3.醫療與生活之相關議題

4.基因簡介、治療與科技以及衍生的倫理、法律與社會議題。

5.疾病面面觀

本課程旨在致力基礎學科之訓練,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的興趣。透過對研究方法、基本概念,議題探索的學習,預期學生在修習完全學年的課程後,能具備基本的分析研究能力,順利銜接後續的進階專業課程。

本課程的終極企圖在使修課同學培養獨立思考與研究的知識技能,因而更能瞭解社會科學研究的規劃與執行;而近程且具體的學習目標,則以政大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的入學與畢業條件,針對特定領域主題(一般行政、社會、財經、勞工、兩岸等)撰寫研究計畫書(research proposal),藉以提升社會科學研究的實作能力與鑑賞素養。

討論民主社會環境下,政府部門行政體系如何面對影響其政策產出的重要治理環境,以及如何與治理環境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