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紹、鑑賞元代散曲與劇曲名家傑作;2.瞭解「曲」的發展與特徵;3.歌吟、詠唱曲作。

本課程乃在藉由主題性之詩歌品讀鑑賞中探索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面貌,即從詩歌的抒情性視角關照下,參照相關之歷史語境,探掘古之詩人如何以詩作為思考人生、紓展心靈進而書寫自我途徑的抒情內涵與意象表現,以體系性的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風格與文化底蘊。

本課程乃在藉由主題性之詩歌品讀鑑賞中探索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面貌,即從詩歌的抒情性視角關照下,參照相關之歷史語境,探掘古之詩人如何以詩作為思考人生、紓展心靈進而書寫自我途徑的抒情內涵與意象表現,以體系性的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風格與文化底蘊。

以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名篇為媒介,引起學生領略文學意象世界,鼓勵學生積極提 問、主動搜索,進而建構以下三種能力: 一、中國歷代主要短篇小說之研讀及賞析能力。 二、吸取資料之後,批判、運用及轉化資料的能力。三、自省與關懷他人的能力。

其一,系統化地介紹傳統戲曲的源流與變化;其二,經典劇目的選粹賞析;其三,藉由課堂討論以及分組報告,激發創造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並訓練團隊合作的精神;其四,將相關影片及參考資料放置於數位學習平台;其五,鼓勵同學參與民間戲曲遊藝活動。

其一,系統化地介紹傳統戲曲的源流與變化;其二,經典劇目的選粹賞析;其三,藉由課堂討論以及分組報告,激發創造力與獨立思考能力,並訓練團隊合作的精神;其四,將相關影片及參考資料放置於數位學習平台;其五,鼓勵同學參與民間戲曲遊藝活動。

在本課程裡,我們要深入地探討道德相對主義(moral relativism)此議題。

本學期的課程「中國哲學史」之二,將介紹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代的哲學發展。本課程將系統性地介紹此時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使學生對於中國哲學最核心的文獻以及論述有深入的了解。

本課程乃繼續梵文(一)的學習,為大學部及研究所同學介紹初級梵文,目的在於使同學熟悉背誦梵文基本的文法,並同時對印度古典宗教、文化做初步的介紹。藉由每週的作業精進梵文文法,為第二年梵文打好基礎。

本課程以現代小說之賞析為主。以一學期的時間,導讀現當代作家的小說。為引起學習興趣,本課程在教師講授以外,會輔以圖片引導、電影欣賞等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領略現代小說家及其作品的文學特質與文化意涵,以使學生能對現當代文學與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

晚清小說種類多元,所呈現出的思想、歷史與文學意涵,亦豐富複雜,展現出驚人活力。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晚清小說的經典作家作品與重大發展,探討晚清小說中所蘊含的歷史關照與文化想像,以期讓學生對晚清小說有一整體之認識。

本課程為一哲學導論課,特重介紹西方價值和道德 理念之發展,以及與此相關之哲學問題。欲達成之 教學目的有二:一、提供哲學基礎訓練,特別強調 對問題、論證、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及開放心靈 的培養。二、邀請修課同學反省生命價值相關問 題。

本課程旨在介紹西方道德哲學之歷史發展(上學 期:古希臘至中世紀初期;下學期:中世紀中葉至 近當代)。

西方哲學史授課目的不僅在於講解客觀的哲學史知識,更希望透過學習不同年代之哲學家所提出的各種學理而能獲得智性上的啟發,並藉之得以深掘符應時代的思想命脈和提出對於人性存有之新的思維向度。本學期主要講授近代之西方哲學思潮,涵蓋範圍從笛卡爾思想至德國古典哲學。

本課程提供探究人類語言本質的科學方法,課堂上將以漢語為主,透過講授與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掌握語言各種面向的運作機制,課程涵蓋的主題包括語音學,音韻學,構詞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與歷史語言學等。

你憑什麼確定現在並不是在做夢?實在與現象的區別是什麼?一加一為什麼等於二?本課程將帶領同學深入探討這些深奧的哲學問題。

本課程將以1960年代中期以降英美學界之哲學、倫理學觀點來探討與「性」相關之倫理問題。首先探討「什麼是性欲」、「性的目的是什麼」、「什麼是正常、自然或合乎道德的性行為」等基本問題,進而探討一夫一妻制、性工作、色情刊物、外遇、同性戀、性騷擾等實際倫理問題。

本課程係通過精讀班雅明〈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一文,並參酌研讀相關著作,以逐步闡明其整體論點。此外,我們將配合討論班雅明於文中提及之藝術作品,佐以考察迄今流行的詮釋班雅明思想之方式,以求能對比研判出如何對該文取得較好的理解。

作家、作品選介範圍以日治時期至當代臺灣文學重要作品為主,文本涵括散文、小說、詩詞歌曲、繪本、電影等。以社會、文化發展為經,文本主題內容為緯,先介紹作者、創作特色與成就,再就指定文本進行個別或跨文本賞析、比較和延伸思考。

選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至今的中國小說名家及其代表作,以短篇為主,長篇為輔,視需要補充閱讀指定論文或小說原著改編的文學電影。

《左傳》豐富內涵,優美文辭,以及引人思索的情境描述,都是後學研習追尋的典範,領讀重要篇章段落,嘗試剖析其中內涵外,藉以切入經學範疇,了解《春秋》立教規模,提供立身處世遵循的軌範,以及人倫世道觀照的視角,達致學養兼具的效果。

《左傳》乃是傳統經典之一,從事例、典故、歷史沿革、章法安排、文字使用,乃至於國勢變化、機智權謀、外交辭令,人物精神等,無不具有學習與思考的作用,大有助於中文系同學建立古文閱讀能力,以及建立文學、學術、思想了解的基礎。

以1860年以後的臺灣為中心,從四個專題探討臺灣近代史,包括時間意識、空間場域、探險.旅行、知識傳播,研讀相關研究成果,並配合文獻史料分析討論,以期深化對台灣社會文化發展脈絡的理解。

依不同的時段介紹台灣史史學發展與重要史料,從時代變化掌握學術脈動沿革,並將台灣史放在區域、亞洲與全球的網絡中來觀察理解。

探討臺灣旅行的歷史,擬透過旅行案例,探索臺灣與世界關係的歷史。課程中思考移動議題,包括人群、物種移動,所帶來的影響及歷史文化多重時空交錯現象。並從近代臺灣觀光案例,了解臺灣觀光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生命探索與宗教文化」為「生命價值與哲學思維」的通識核心課程之一,擬運用宗教與文化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導引學生深入重要而錯綜複雜的宗教文化現象或議題,並發展多元文化之價值與理解。

「復興」與「改革」在伊斯蘭教義與穆斯林歷史中有其重要意涵。本課程以「伊斯蘭復興與改革」為主題,首先探討復興與改革在伊斯蘭信仰的概念,之後再以宏觀與微觀視角,分別解析以復興改革為名的穆斯林歷史,以及當前學界對伊斯蘭復興改革的整體評價。

本課程探討伊斯蘭世界的概念、伊斯蘭共同體的發展與分化、歷史上代表性的穆斯林政權、伊斯蘭教派與知識體系的成型、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關係,以及全球化下的伊斯蘭世界。

「挑水砍柴皆有神話,行住坐臥莫非神奇」:讓我們一同開顯心靈世界,學習神話的智慧與力量。

「挑水砍柴皆有神話,行住坐臥莫非神奇」:讓我們一同開顯心靈世界,學習神話的智慧與力量。

中國古典詩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詩人創作必有其意圖與態度。本課程先就抒情、實用、遊戲三個向度,掌握詩人創作之意圖與態度,再以時事、愛情、詠懷、別離、自然、遺民六大主題為課程主要方向。冀能培養閱讀、鑑賞古典詩的興趣、能力,增進對人文社會的關懷。

中國古典詩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詩人創作必有其意圖與態度。本課程先就抒情、實用、遊戲三個向度,掌握詩人創作之意圖與態度,再以時事、愛情、詠懷、別離、自然、遺民六大主題為課程主要方向。冀能培養閱讀、鑑賞古典詩的興趣、能力,增進對人文社會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