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介紹組織行為與組織理論的內涵。學期前半介紹個體與組織的差異以及可能帶來的問題,並探討激勵理論、學習理論以及溝通與合作等。學期後半,著重創新、領導風格、衝突理論、以及知識管理等議題。透過團體報告及個案討論等方式,讓同學理解組織理論與行為的樣貌。

政策執行與評估在公共政策領域當中,也許不是相當活躍的課題,但卻是左右政策目標或理想能否落實的關鍵因素。由於兩者同時具有理論與實務的重要性,所以本課程特以教師講授及個案研討方式帶領同學深入瞭解其中的精義。

本課程之主要宗旨在於增進學生學習、分析、應用、實踐、創造與分享公共政策分析與管理的興趣與能力,並期待經由對公共政策觀察及分析過程,結合同學們在各領域的實務經驗,能開拓同學們對於重要公共政策議題的瞭解,思考與提出更具社會關懷、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改革方案。

1.協助同學瞭解公共管理重要理論的內容及其實際應用。 2.協助同學培養分析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 3.提昇同學撰寫公共管理相關報告、文章及碩士論文的能力。 4.藉由課堂討論,培養同學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與習慣。

1.協助同學瞭解公共政策重要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實際應用。 2.協助同學提昇撰寫政策分析文章、碩博士論文,及實際從事政策分析的能力。 3.藉由課堂討論,培養同學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與習慣。

本課程主要是透過有系統的重點講授方式,逐步引導初學者理解行政法的主要內容,並融會貫通行政法的核心知識。主要教材為授課教師撰寫的行政法教科書,另外會發講義,對學理及實務新的重要發展、實例題分析方法及考古題,提供補充教材。

課程內容著重兩個重點:第一是針對民族學/人類學發展出的不同民族誌類型進行介紹,並閱讀相關的民族誌。第二是針對民族誌做為一種研究方法(method)與其方法論(methodology)的主題,進行相關文獻的閱讀與討論。 

質性研究為一具人文關懷之文化研究,課程之主要宗旨在於增進學生學習、分析、應用、實踐、創造與分享知識的興趣與能力,並期待經由質性研究的共學歷程,能使本班學生具有察知重要議題、創造系統知識、應用研究方法、報告研究發現,以及教育彼此的學養與心胸。

「民族誌概論」是民族系入⾨的專業課程, 教師透過該⾨課,帶領初入民族學領域的⼤⼀新⽣培養獨⽴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並訓練學⽣對「異」⽂化與「⼰」⽂化,有專業的觀察、理解、討論、分析與反思之能&#1205

Cartography is the technique, the science and the art of creating maps.

在國際化思潮與作用下,公共治理與政策過程常不能脫離國際因素與全球化影響範圍。本課程主要目的即在提供公行系學生一些和公行領域相關的國際事務及全球化基本知識與概念架構並介紹足以和公行主要課程相連結的國際面向思維工具。

Calculus deals with changes and motion. It is present in natural and medical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economics.

本課程旨在運用「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資料及選民行為重要文獻,說明當前選民行為研究的主要理論、相關研究途徑以及可運用的調查研究資料,協助修課同學熟悉此一領域的重要文獻與資料,並進一步完成一篇具有研討會水準的學期報告。

(一) 介紹政治學重要的概念與理論 (二) 引導了解實際政治過程的現象 (三) 探討政治互動的影響及其關連性


本課程在使修習者瞭解一般組織運作的相關基礎知識,並有能力反思應用於實際政府組織的行政與政策環境中。


本課程涵蓋數位科技與管理的相關概念與議題,並進一步瞭解運用於政府與公共治理的實際方案。

本課程為介紹社會科學研究基礎統計分析方法。

本課程首先從理論角度回顧社會區位學的觀點主張,然後檢視若干重要的社會區位學研究課題,最後涵蓋現代的空間資料分析。

本課程,乃是基礎社會統計系列之一;基本上,我們期待,經由基礎社會統計課程訓練,有助於社會學學生理解社會生活中的相關統計知識,並且,能夠運用社會統計以輔助社會學經驗實證研究。

本課程將介紹地理資訊系統之基本概念,以及相關技術之發展、原理與應用

本課程介紹物件導向程式設計之觀念,及如何以Python撰寫程式

本課程介紹地理資訊系統之基本概念與應用

學期前半將介紹公共管理的整體概念及其重要性,例如政府再造、企業型政府、新公共服務、治理、課責等重議題;學期後半段,將著重在資源管理理論介紹以及管理工具的應用上。

本學期前半將著重在介紹統計學的整體概念,並介紹相關主題,包括資料整理、抽樣分配、估計與信心區間等;學期後半段,著重在提出研究假設之能力培養,包含假設檢定,包括卡方檢定、t-test、變異數分析、簡單迴歸分析等。

本課程從都市規劃十二個面向(經濟、交通、衛生、保安、文教...)去介紹都市計畫與市民生活之間的關聯,透過深入淺出的實際案例介紹都市規劃的內涵,使學生更了解都市計畫與市民生活面向的關聯性。

人們在都市內活動,與都市發展息息相關,欲使人們活動系統有效率的配置,必須要有良好的規劃設計與管制。本課程理論與實務兼具,課程設計主要讓學生瞭解都市的出現、成長與衰頹,在全球化過程中,都市應該扮演的功能、相對應的理論與規劃、以及應有的處理策略和實施工具。

在面對土地使用管制制度轉變的過程當中(由都市土地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轉變為國土計畫),如何在原有的土地使用管制法令制度中加入新的管制方向,讓土地使用管理在新制度與舊制度的結合當中仍能發揮管理的功效,是本課程主要的目標。

本課程在於介紹跨域治理與組織協力相關理論與國內外文獻,授課方式包含講課與課堂討論,每堂課由學生負責導讀指定文獻並提出問題,授課教師協助引導學生參與討論並講解課程主題。

本課程為公共行政領域之基礎課程,課程內容在於介紹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的基本內涵,為一學年之課程。上學期授課主題為公共行政領域的基礎概念與理論背景,包含公共行政的概念、行政學的理論、政府行政組織、政府行政管理、政府資源管理、公務人員角色規範等主題。

這門課會先介紹如何定義國家的所得。接著著重在景氣循環,相關問題像衰退成因?失業率為何上升等問題。以及政府與中央銀行在當中扮演的角色。這門課注重學生量化分析總體經濟資料的能力,因此在這門課中會介紹Python這免費,好學但非常實用的語言。

「視覺」在當代文化中可謂最重要的感官範疇,媒體與資訊科技的高度發達,讓視覺文化達到歷史的顛峰,強烈衝撞人類視覺經驗的極限,深刻影響了現代生活。視覺文化研究自二十世紀八O年代起逐漸成為跨領域的熱門研究學科,無論是文化研究、藝術學、精神分析及各人文社會科學皆熱衷探索視覺的相關議題。本課程定位在引發文化觀察的興趣,以及啟迪人文科學觀看的方式與視野。除了帶領學生耕讀著名的視覺研究經典文獻之外,也設計與當代視覺文化相關的社會議題,於課堂一併討論,讓學生運用、檢討理論,以反思當代日常生活的視覺內容,並掌握視覺文化的全球化發展現況與趨勢,具體培養視覺文化的分析評述能力。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跨域管理理論與本土研究研讀,使同學對於跨域管理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當前科學教育所傳授的確定性知識,遇到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風險爭議,常感捉襟見肘,也凸顯我們需要從更寬廣的視角,了解目前科學與科技在解決環境風險爭議上的貢獻與侷限,從而發展出更被信任的科學知識,來面對外在環境的挑戰。

同學能瞭解質化研究方法論。 同學能熟悉質化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 同學能具備獨立執行質化研究能力。 同學能具備評析他人質化研究優缺點的功力。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原典研讀,使同學對於民主行政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也為著將來在相關領域進行本土研究作好準備。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同學民主行政相關文獻研讀,加上相關議題電影的欣賞,補傳統課程中實務討論背景的不足,依循「問題導向」(problem-oriented)的主動學習方式,讓同學對於政治管理的重要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Issues in Income Taxation 所得稅問題

課程旨在使修課同學了解原住民族與長期照顧的發展與現況,並透過原鄉長照服務之案例,讓同學看到政策與部落照顧實踐之落差,並看見部落如何在國家侷限的政策裡自主發展所需服務。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劇烈,農地如何利用以生產健康可靠的糧食,更是為人矚目。歐美國家體認農業具有生產糧食、環境、社會方面的多重功能,乃透過多功能農業等策略,以力求實踐永續發展。本課程的重點,在於藉由相關理論閱讀、案例探討,以明晰農地政策宜循之原則與策略。

本課程為社會科學統計方法(上)之實習課程。

介紹社會與政治研究常常用之基礎量化研究方法。

本課程係由廣義的「土地資源」,探討人類如何妥適並審慎運用當前的技術水準,予以保育和利用由地底至太空的物質與能力,及其所衍生的問題、適當的解決途徑,以達環境永續的發展目標。

本課程教學理念,冀藉由經濟分析探討各項土地問題,包括地租、地價、地權、地用、地稅及土地政策等。期藉由本課程之講授,讓學生能夠應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瞭解人類生活之各項土地問題。

本課程為政治系大一必修課,授課內容將從資料的種類開始介紹,並逐步帶領同學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包含母體參數、樣本統計量、機率論、機率分配、統計估計、假設檢定以及迴歸分析。

本課程內容將從政治學的基本概念開始介紹,並逐步帶領同學了解政治學的研究途徑、政治行為者與政治制度,每週主題包含政治意識型態、國家、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民意、選舉、政黨與政黨體制、憲法與憲政體制以及中央政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