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探索與宗教文化」擬運用宗教與文化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導引學生深入重要而錯綜複雜的宗教文化現象或議題,並發展多元文化之價值與理解。以「宗教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呈現,以及建構自我的內在世界」作為軸線,探討傳統與現代宗教生活中,意義文化

在本課程裡,主要將透過幾個常見且重要的書寫主題,來閱讀及鑑賞現代詩:如成長,探索與追尋;親情,愛情;憶舊,懷人,詠物;時事,社會,家國;懷古,詠史,擬代;地誌,懷鄉及自然書寫;詩藝的探求、詩與歌,等等。在某些週次,並安排主要討論的詩人或詩人群體。

在本課程裡,主要將透過幾個常見且重要的書寫主題,來閱讀及鑑賞現代詩:如成長,探索與追尋;親情,愛情;憶舊,懷人,詠物;時事,社會,家國;懷古,詠史,擬代;地誌,懷鄉及自然書寫;詩藝的探求、詩與歌,等等。在某些週次,並安排主要討論的詩人或詩人群體。

本課程按照人的情感、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三個主題,遴選若干古文篇章,帶領學生分析讀解,體會當中的情致與思想。並搭配寫作訓練,培養學生全面而深入的閱讀理解與書寫表達能力。

本課程之設計理念乃在藉由主題性之詩歌品讀鑑賞中探索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面貌,即從詩歌的抒情性視角關照下,參照相關之歷史語境,探掘古之詩人如何以詩作為思考人生、紓展心靈進而書寫自我途徑的抒情內涵與意象表現,以體系性的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風格與文化底蘊。

本課程之設計理念乃在藉由主題性之詩歌品讀鑑賞中探索古代知識分子的心靈面貌,即從詩歌的抒情性視角關照下,參照相關之歷史語境,探掘古之詩人如何以詩作為思考人生、紓展心靈進而書寫自我途徑的抒情內涵與意象表現,以體系性的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風格與文化底蘊。

本課程乃為大學部及研究所同學介紹初級梵文,目的在於使同學熟悉背誦梵文基本的文法,並同時對印度古典宗教、文化做初步的介紹。

本課程旨在初步介紹詮釋學理論之起源與發展,並聚焦於現代詮釋學,以Schleiermacher、Dilthey、Heidegger及Gadamer四位詮釋學思想經典人物為代表,概述其詮釋學思想以及彼此間之異同,以作為學生將來進一步了解當代詮釋學論爭之基礎。

本課程之目的在於引領非哲學本科之同學進入當代哲學殿堂,並激發其主動思考之習慣。為此,本課程將盡量避免艱深之術語來系統地討論基礎哲學課程通常講授之主題與論證內容。此外,本課程將採專題討論方式,並適時參考相關電影,以提高同學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

1、掌握中國思想的特色與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 2、分析先哲思想之成就,了解中國文明的豐富 3、提供中國思想之發展線索,建立宏觀的視野 4、建構多元之思想內涵,豐富個人的生命涵養 5、建構承起史觀架構,了解多元辯證發展脈絡

古文為傳統重要文類,唐宋以來,大家輩出,各立主張,結合理論與實際創作,成果豐碩,內容多樣,諸多觀念,影響直至於今。本學期由明清,而及於唐宋,作者為經,文本為緯,以生命超拔為核心,建構更為立體完整理的古文發展圖譜,以及個人文學的體驗。

以近代臺灣的人物為引子,透過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窺視時代的特殊片段風景(共性),並試圖理解個人在面臨困境時所做的獨特抉擇(個性)。同時,結合影像與史蹟參訪,學習時代氛圍的重要原素,進而思索歷史與現實的關係。

1.探究東亞家族史研究相關議題、方法及史料。 2.從臺灣島史的特色,研讀臺灣家族史史料與研究成果。 3.以家族史研究的眼光,研讀相關文學、日記、回憶錄。

本課程將以一學期的時間,講授五四以來迄1949年間的中國現代詩,著重作品文本的分析,及作品誕生的歷史背景、詩人的文學風格特質的介紹,期能以此課程拓展學習者對中國現代詩歌的認識,以及增進對詩歌欣賞的興趣

本課程在本校中國語文通識核心綱要架構下,以宏觀、多元的視角,細讀、分析現代中文小說,帶領學生一同回顧現代小說的重要主題、作家作品及其特質與意涵,希冀能通過經典閱讀、語文習作,精進同學的閱讀與書寫能力。

1.學習鑑賞古典戲曲,增進人文藝術素養 2.閱讀劇本,以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3.藉由分組報告撰寫,培養思辨論證基礎 4.以課程各類型主題,激發文化創新思維 5.以上台報告,訓練思考與表達能力

1.學習鑑賞古典戲曲,增進人文藝術素養 2.閱讀劇本,以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3.藉由分組報告撰寫,培養思辨論證基礎 4.以課程各類型主題,激發文化創新思維 5.以上台報告,訓練思考與表達能力

正如笛卡兒發動的「知識論轉向」,使得知識論自17世紀取代形上學成為第一哲學;20世紀的「語言轉向」,亦讓語言哲學遞換了知識論的主導地位,成為新的第一哲學。 本課程將探討20世紀以降、讓哲學家糾結不已的語言哲學問題,期培養同學考掘語言哲學問題的進階功夫。

人與禽獸之別幾希?從檸檬派到電腦晶片,從洗衣機到基因序列定位,皆為人與禽獸差異之所在。「倫理」或「道德」也是人與禽獸之重要差異所在。然而什麼是倫理道德呢? 本課程將討論傳統倫理學之諸理論,以及應用倫理學之諸基本問題,以帶領學生思索最終的解決之道。

本課程根據最新學術研究成果,介紹研究現代巴勒斯坦的不同歷史敘述方式、以及探索現代巴勒斯坦的歷史發展脈絡、政治思潮與社會結構的轉變、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關係,提供學生多方面視角理解該歷史的複雜性。

本課程介紹一百年來中東歷史的發展與演變。課程範圍包含19世紀鄂圖曼帝國的改革運動,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現代中東民族國家的建構與其他跨國的重要議題。本課程再針對與今日中東相關的歷史性主題作個案講授,並與學生討論互動。

「挑水砍柴皆有神話,行住坐臥莫非神奇」:讓我們一同開顯心靈世界,學習神話的智慧與力量。

本課程旨在介紹西方道德哲學之歷史發展(上學期:古希臘至中世紀初期;下學期:中世紀中葉至近當代)。

本課程為哲學入門課程,旨在為哲學之初學者提供基礎訓練,一方面簡單介紹哲學的主要領域和基本問題,另一方面特別強調對問題、論證、概念的分析和理解,以及開放心靈的培養。

以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名篇為媒介,引起學生領略文學意象世界,鼓勵學生積極提 問、主動搜索,進而建構以下三種能力: 一、中國歷代主要短篇小說之研讀及賞析能力。 二、吸取資料之後,批判、運用及轉化資料的能力。三、論述及書寫之能力

1. 報人及文化社群關係網絡 2. 報刊的欄位、文體及話語權力 3. 報刊與公共意識:輿論動員 4. 報刊與公共意識:文化啟蒙與知識生產 5. 報刊與閱讀 6. 報刊與文學、學術思潮 7. 報刊與城市文化 8. 報刊與性別、身體 9. 報刊與圖像

1.校園刊物中的學人思想與學術流動 2.城市(地方)報刊與學術社群網絡 3. 報刊與文學、文化論戰 4.報刊與中西學術交流對話 5.報刊書評、書摘與知識生產、行銷 6.報刊廣告與文學史、思想史圖像

1.自我扣問 2.身心思維、實踐及技藝展演 3.啟蒙及超越 4.夢、追憶及往事再現 5.「報」之倫理及快意恩仇 6.個體自由與禮法秩序之間 7.道德與慾望的辯證 8.利與義、情與理、私與公 9.時間及歷史意識 10.萬物一體及生生和諧 11.天命與時命

「生命探索與宗教文化」為「生命價值與哲學思維」的通識核心課程之一,擬運用宗教與文化的相關理論與方法,導引學生深入重要而錯綜複雜的宗教文化現象或議題,並發展多元文化之價值與理解。

中國古典詩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詩人創作必有其意圖與態度。本課程先就抒情、實用、遊戲三個向度,掌握詩人創作之意圖與態度,再以時事、愛情、詠懷、別離、自然、遺民六大主題為課程主要方向。冀能培養閱讀、鑑賞古典詩的興趣、能力,增進對人文社會的關懷。

中國古典詩與日常生活緊密關聯,詩人創作必有其意圖與態度。本課程先就抒情、實用、遊戲三個向度,掌握詩人創作之意圖與態度,再以時事、愛情、詠懷、別離、自然、遺民六大主題為課程主要方向。冀能培養閱讀、鑑賞古典詩的興趣、能力,增進對人文社會的關懷。

這門課程針對佛教初學者開設,歡迎任何對佛教哲學有興趣的同學一起來參與。透過閱讀諸多印度佛教文獻,步掌握印度佛教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意識;以及印度佛教哲學理論如何發展與轉向。

選讀五四新文化運動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的現代中文小說,以短篇小說為主,長篇小說為輔。先介紹作家生平及其文學主張與成就,彰顯作家文學特色與文學史地位;再深度賞析小說文本的主題內容與形式技巧;最後就小說內容進行問題思考與討論。

以現、當代華語文學與影音作品為選讀對象。選文地區以臺灣為主,擴及全球華語使用區域。配合僑生特色和優勢,首週上課將視學生華語文程度調整課程內容和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