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是一組達成國家目標與社會福祉的策略與工具,然而公共政策從問題形成、政策規劃、政策合法化、政策執行到政策評估的過程相當複雜,且每種公共政策的內涵與利害關係人的關係都不盡相同,是一門廣泛且實務兼具的學科。

本課程之目標是同學在一學期的學習後,能夠了解各種統計分析的基本觀念,並知道各種統計方法如何應用在社會科學實證研究的分析上。

土地使用管制是土地開發利用的工具之一。本課程在實務上除了介紹各種制度的內涵及優缺點外,在理論方面將以新制度經濟理論和財產權理論為重點。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交互分析,瞭解土地使用管制各種制度的精神和意涵。

台灣地區可開發之土地極為有限,然人口卻已有二千三百萬餘人,在此地狹人稠之情形下,土地之合理開發一直是台灣土地研究之課題,本課程旨在介紹自19世紀至今,都市形成與開發過程之研究,其內容共分都市理論、規劃理論、永續都市、創意開發、智慧城市五大部分。

本課程將介紹地理資訊系統之基本概念,以及相關技術之發展、原理與應用,並透過案例瞭解如何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解決實務的問題。

解說農地利用規劃與農村發展之基本理論、相關實例、法律規範,檢討農業功能分區劃設與使用管制對於農地利用規劃有何影響,以及如何制訂農村發展策略,以促進農村產業競爭力之提升、農村生產與生活環境品質之維護、農村經濟多樣化。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跨域管理理論與本土研究研讀,使同學對於跨域管理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本課程目的在於引介社會科學研究的主要途徑,瞭解研究設計、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其次,本課程全面性介紹調查方法,說明各種調查模式、抽樣理論、抽樣設計、抽樣方法、與問卷設計以及調查資料處理。

質性研究的教學目標是希望同學可以在期末有能力提出一份以質性研究為研究法的碩士論文計畫書,並有初步執行質性研究的經驗。 本課程的架構分成基本概論、形成問題、資料蒐集、資料分析、研究嚴謹度與研究倫理五部分進行。

本課程旨在教授民族學發展史與重要理論內涵,並帶領學生閱讀經典的民族誌,訓練學生進行書評寫作。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原典研讀,使同學對於民主行政的重要性與在地性能有更為深刻的認識,也為著將來在相關領域進行本土研究作好準備。

本課程學期前半著重介紹統計學的整體概念,包括機率論、抽樣分配、估計與信心區間等;學期後半,著重在提出研究假設之能力培養,訓練學生運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假設檢定,包括卡方、t-test、變異數分析、簡單迴歸分析等。

 同學能瞭解質化研究方法論(methodology)。  同學能熟悉質化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methods)。  同學能具備獨立執行質化研究能力。  同學能具備評析他人質化研究優缺點的功力。

本實習課的主要目標是教導修習社會科學統計方法的同學,在瞭解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原理後,能夠利用相關統計軟體作為輔助工具,來觀察、描述、解釋或預測民眾的政治行為或社會現象,並進行學術研究。本學期在統計軟體操作上採用SPSS、R 與STATA。

方法論貴在實用。因此本課程的設計,係鎖定經驗政治研究的整體過程和步驟,從如何選擇研究主題、形成概念、建構理論或模型、提出待驗假設,一直到變數的測量、研究的設計、各種質或量化資料的觀察蒐集與彙整、資料的分析與詮釋、報告的撰寫等。

社會科學統計方法(上)介紹社會科學最常應用的基本統計分析方法。兼顧學理與實用,應用高中代數、矩陣及基礎微積分觀念,實用部分則從學理出發,逐步導引至有系統的資料蒐集、探索、分析與解讀,培養獨立執行經驗研究以及閱讀專業實證分析文獻、批判思考的能力。

「民族誌概論」是民族系入門的課程, 教師透過該門課,帶領初入民族學領域的大一新生培養獨立思考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並訓練學生對「異」文化與「己」文化,有專業的觀察、理解、討論、分析與反思之能力。

「民族學研究方法」是民族系專業必修課程,教師透過該門課,訓練民族學領域的大二學生,實作相關的研究方法,培養獨立查找資料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並訓練學生具有專業的觀察、理解、討論、書寫、分析與反思之能力。

This course aims to introduce fundamental concept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GIS.

This course aims to introduce principles of 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using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本課程係由廣義的「土地資源」,探討人類如何妥適並審慎運用當前的技術水準,予以保育和利用由地底至太空的物質與能力,及其所衍生的問題、適當的解決途徑,以達環境永續的發展目標。

工業革命後,都市化與工業化交互影響、改變了人類聚落環境,人口不斷增加,都市區域也不斷擴大,為有效合理運用有限資源,使人為發展與大自然取得和諧,都市計畫受到極大重視,本課程教授都市計畫之觀念、內容與方法,並對於台灣都市計畫與政策背景之連結,作一介紹。

土地經濟學以經濟理論分析為基礎,探討土地問題產生的原因、背景,以及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進而試圖研究其解決途徑及方向。故本課程教學理念,冀藉由經濟分析探討地用、地租、地價等問題

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結合同學民主行政相關文獻研讀,加上相關議題電影的欣賞,補傳統課程中實務討論背景的不足,依循問題導向的主動學習方式。本課程主要分為三個部份:公共行政的政治環境、外部政治問題、以及內部政治問題。

本課程目地在於透過認識溝通的基本概念、模式、策略、工具,理解資訊的功能,以及探索數位科技時代新媒體在政策溝通上的運用,協助學生在公共政策制定過程中進行有效溝通。

本課程目的在於介紹學生認識都市與地方治理的制度法規以及運作實務,運用相關學科理論與知識,反思實務運作與理論的差距,提高學生對於地方與都市治理議題的興趣,並進而擁有分析地方政府運作及管理地方政府事務的能力,並累積對於相關議題提出改革建議的動能。

本課程主要在介紹公部門管理的理念與方法,學期前半將介紹公共管理的整體概念並逐一深入政府再造、企業型政府、新公共服務、治理、課責等議題;學期後半段,將著重在資源管理理論及管理工具的應用,讓同學們充分理解與體會政府管理的獨特性與重要性。

巨量資料或是大數據的演化進步,導引社會進入「數據經濟時代」。本課程透過引介資料分析學,企圖結合社會學智識,運用資料採礦的威力,掌握社會發展的脈動。

本課程,乃是基礎社會統計系列之一;主要集中於描述統計與統計推論基礎知識——單變項描述統計包括變項測量、比較、圖形分析、集中趨勢測量、分散程度測量、以及標準常態分配等;統計推論部份則是涵蓋抽樣、抽樣分配、估計、假設檢定等。

熟悉中國大陸一九七九年改革開放後社會發展與經濟變遷的歷程,並對當前中國大陸社會與經濟領域中的重要議題有深入的了解。本課程將討論以下三個主題:1)改革開放的策略與進程,2)經濟轉型,3)社會變遷。

本課程為政治系大一必修課,授課內容將從資料的種類開始介紹,並逐步帶領同學了解統計學的基本概念,包含母體參數、樣本統計量、機率論、機率分配、統計估計、假設檢定以及迴歸分析。

本「服務學習與實踐課程」針對弱勢學童進行課後輔導陪讀,結合修課同學的專業知識,透過勞動實踐跨出校園、關懷社會弱勢,提升社會分析與洞察能力,並能擴大視野。

本課程透過台灣真實發生的風險爭議案例,帶領同學討論科學、社會倫理與政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促使同學重視生存環境風險,並善用科學與社會參與,了解與解決我們面臨的風險課題。

本課程內容將包含台灣的制度面與實際運作面,授課重點將以台灣政治現象為分析對象,帶進政治學的理論與概念。在課程進行中,會相當強調並討論當時發生的政治相關問題。最終目的是希望提供同學們基本的政治學知識,以期同學們能對實際的政治現象與運作作理性的思考與判斷。

授課內容將從政治學的基本概念開始介紹,並逐步帶領同學了解政治學的研究途徑、政治行為者與政治制度,每週主題包含政治意識型態、國家、政治文化與政治社會化、民意、選舉、政黨與政黨體制、憲法與憲政體制以及中央政府部門。

本課程旨在致力基礎學科之訓練,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培養學生對政治學的興趣。透過對研究方法、基本概念,議題探索的學習。本課程為全學年課程,上學期的重點為介紹政治學基礎概念與理論,下學期將討論不同的制度與實證案例。

以初等統計學為基礎(如本系碩博班統計課程進階與課程大綱中的自我評估問卷),本課程在使同學具備公共行政與政策專業中多變量統計分析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本課程為應用導向為主的課程,目的在於探析公共政策與民意調查的關係,並應用民調所獲得的次級資料,作為政策過程的參考,建立以證據為基礎(evidence-based)的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