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數位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改變傳統內容生產、分配與銷售的流程,或是個人化、互動參與等網路社群特性,跳脫過去以被動廣告為主的營收方式,轉而開發主動、聚焦與社群的廣告行銷,都創造新的媒介商業模式。

本課程希望透過閱讀文章與書籍,了解國內外理論與個案,並透過實地作業練習與報告,結合生活、工作經驗與實地觀察,檢討既有工作與媒體的經營困境,思考其他創新策略機會,創造新媒介未來商業模式的可能。

藉課程講授與討論,使學生明瞭消費行為的各個面向與研究。並結合心理學、社會學、行銷學、與傳播學的理論,讓同學明瞭學理如何應用在市場區隔與行銷實務。本課程將採用演講、小組討論、課堂個案討論、實地觀察、工作坊與分組報告等方式進行。

學生將分成小組,每組3∼4人。共同參與所有的分組討論、工作坊、分組作業與口頭呈報。
同學們會經常需要上網或在課外時間蒐集與消費行為相關資訊,在班上以個人或小組方式與同學們分享。因此,上課出席以及參與課堂討論發言也是成績評分項目。

本課程旨在從不同角度、方法,介紹閱聽人的面貌。

一、閱讀班雅明的著作(以中文譯本為主)。
二、理解班雅明與他所處的時代精神之間的關連。
三、詮釋班雅明思想在當下此刻的意義。
四、延伸班雅明研究至影像文本。

專題討論虛擬社群的組成,維繫,和傳播行為。特別專注在探討科技與創新如何透過虛擬社群傳佈,例如線上合作,Youtube影片如何爆紅,社群網站行銷,以及線上社會運動動員等。

本課程將探討當代各種文化理論如何與電影研究接合,從而形塑電影文化論述,提供學者檢視電影影音本質歷時性變遷之認識論基礎。
在運用相關影片片段或短片做為例證說明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思索電影論述背後存在的社會、經濟、政治、歷史與文化的生產環境與生產條件。

本課程以角色動畫為的基本原理為主要內容,課程目標除了讓同學們熟悉角色動畫的技術性原則、擁有基本動畫腳本及角色設計概念外,也包含動畫流程及團隊分工的介紹,並藉由實際的團隊任務落實學習經驗。

藉課程講授與討論,使學生明瞭消費行為的各個面向與研究。並結合心理學、社會學、行銷學、與傳播學的理論,讓同學明瞭學理如何應用在市場區隔與行銷實務。

本課程將採用演講、小組討論、課堂討論、實地觀察、工作坊與分組報告等方式,將學理用來映証消費者從事購買決策過程的每個環節。學生將分成小組,每組3∼4人。共同參與所有的分組討論、工作坊、分組作業與口頭呈報。

本課程的教授將結合人際溝通與說服學理介紹、應用和實際生活經驗映証,使同學們能在日常生活中活用理論,用以觀察、分析、診斷自己與別人的行為。同學們可從自身或親友經歷,或大眾傳媒的當紅偶像劇、大陸劇、韓劇或電影中找尋實例來映證或挑戰人際溝通理。 

本課程將採用課堂講授、分組討論、學生課堂口頭報告、角色扮演、課堂練習等多元化方式進行。分組討論的報告和個人報告都會評分計算入學期總成績。學生的出勤與課堂參與情形很重要,將會佔學期總成績的20%。

本課程希望讓修課同學瞭解日常生活中面臨的科學議題與其相關風險,並知悉民眾在面對這些議題時如何反應以及媒體如何報導這些議題。基於這些目的,本課程將從新聞再現、風險感知、訊息處理等不同觀點來進行討論。

課程從媒體素養是什麼下手,引導學生瞭解現代公民所需要的媒體智能,以求對所接收的傳播內容更具有批判反省的能力。學生另需透過小組工作,完成媒體再現社會議題的分析,設計媒體近用方案,在實做中練習成為具有對抗能力的閱聽人。

本課程從媒體文本批判閱讀出發,以發展媒體近用、利用新工具製作媒介內容、參與意見市場為主要目標。